欢迎来到北京爱尔斯生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新闻中心
News
爱尔斯微课堂|水生态修复工程技术应用浅谈(二)
上篇文章介绍了生态浮床、底质改良两项基本处理工艺,本篇文章将继续介绍河道缓冲带、砾间接触氧化工程两项基本处理工艺。掌握这些基本工艺的原理、步骤及优缺点,在确定具体技术方案时更能“对症下药”。
01
河道缓冲带
河道缓冲带是为保持河道生态环境健康而划定的,指河道陆域侧岸坡边线以外由树木(乔、灌木)及其他植被组成的水生生态与陆地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区域,范围是具有一定的宽度,为各种陆生生物在河道附近生态环境系统中提供栖息地,为河道提供主要的物质和能量,具有防止排放废水、地下和地表径流等引来的沉淀物、有机物质、养分、杀虫剂以及其他污染物流入河道的功能,直接影响整个河道的水质以及流域的生态景观价值。
岸做法示意图 岸带植物意向图
滨水河道缓冲带建设的总体思路和基本原则为:①对满足要求的缓冲带予以保留,并加强维护;②对宽度不足的缓冲带适当加宽,并严格控制河道管理范围内的农业耕作;③重建缺失的缓冲带;④对组成过于简单的缓冲带进行生态化改造;⑤对景观要求较高的地段,如村庄附近、道路沿线、路口等,在植物选择、配置模式等方面应考虑景观要求;⑥河道缓冲带建设应结合绿道一并考虑。
生态缓冲带做法示意图
02
砾间接触氧化工程
砾间接触氧化工程的实质就是模仿生态、强化生态自然净化水质过程的常规方法的有效组合。对生长在天然生态河床中的砾石表面的生物膜采用的一项人工增强技术,通过把大量砾石放置于反应池中,让生物膜在砾石表面形成,使生物膜与水接触的面积增大,水体中污染物体流经砾间处理单元时,通过吸附、过滤、生物降解、接触沉淀等多种机理实现净化。
砾间的空隙能够有效的帮助水体中悬浮物的沉淀,同时砾石的粗糙微表面可以提供给很多微生物附着生长,其悬浮物质主要吸附在具有粘性的生物膜上,这些有机物本身整体基质为水中溶解性,在砾石微表面的生物膜流经时,被这些微生物利用或摄取后,形成固体和液体分离的效果,从而水质得以净化处理。从水中由于吸附、生物氧化及沉降而分离出来的污泥,会在砾石中被阻留而进行生物分解,通过此分解方式可将污泥的有机成分降至原来的1/4以下。
自然河川与砾间接触氧化净化示意图
在砾间处理池的滤床处理单元底部,进行曝气管铺设,如果进水水质比较低而且比较稳定时,可以不用启动曝气系统,当进水水质有些波动或者比较高时,立即启动曝气风机,通过在底部的河床砾石槽体中埋设的曝气管,通过稳定长期确定数量的曝气给微生物提供氧化分解所需的氧气,进而提升微生物分解有机性物质的处理机能,可以有效提升生态滤床处理的净化效率。
来源: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期刊
扫码关注爱尔斯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