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北京爱尔斯生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新闻中心
News
爱尔斯微课堂|干货上线 水环境生态修复技术(二)
上期为您介绍了三种水环境生态修复技术,今天再来介绍两种大家熟知的技术:人工增氧修复技术和人工湿地技术。
人工增氧修复技术
现阶段,人工增氧技术主要分为两种,即以曝气技术为主的物理增氧技术以及化学增氧技术。
循环曝气增氧技术
在水环境生态修复中,曝气循环增氧技术作为一种常见的人工增氧技术,其主要原理是通过利用机械设备,向生化曝气池中通入空气,以增加水体中的含氧量,同时,设备对水体的搅动作用也能够防止悬浮物下沉,使有机污染物与微生物能够充分接触,并得到有效的降解。此外,这种搅动作用也有助于水中的挥发性物质释放到空气中,以免其在水环境中发生反应生成污染物,改善水体环境,进而达到生态修复的目的。
▲ 爱尔斯增强型推流曝气机
▲ 爱尔斯曝气设备
以无锡市钱家桥浜黑臭水体整治项目为例,该项目中,在梁溪、钱家桥浜河的交汇位置,安装了曝气循环增氧设备,并在河床两侧设置了水生植物浮床,结合鱼类、底栖生物的放养,逐步恢复了水体的自净能力,使水环境中形成了良好、稳定的生物系统,实现了生态修复。
▲无锡市钱家桥浜黑臭水体整治项目
化学增氧技术
化学增氧技术主要是指通过向水体中投放化学物质,利用化学物质遇水后发生的反应,在水中释放氧气的生态修复技术,其能够有效提高水中的含氧量,确保鱼、虾以及用于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微生物可以正常存活,以实现水环境生态修复。
一般来说,该技术应用的化学试剂通常为 Na2CO3·3H2O2、CO(NH2)2 H2O2、CaO2、(NH4)2S2O8等,多用于通电困难、缺乏增氧设备的情况下,且具备经济、操作便捷等优势,但需要根据水体的污染状态、性质、程度,来设计具体的应用方法,以防化学试剂的介入,引新的污染问题。
▲化学药剂依次为:Na2CO3·3H2O2、CO(NH2)2 H2O2、CaO2、(NH4)2S2O8
人工湿地技术
人工湿地作为水环境治理中常见的生态修复技术,其主要是借助一个由水生植物、填料组成的生态系统,来进行水环境净化的生态修复技术。
▲人工湿地原理示意图
水生植物的选择
在该技术下,水生植物能够通过根系,将污染物作为自身生长的养料吸收,并使其中的重金属、有机污染物降解为无毒物质,同时,水生植物露出水面的部分,还能向根部区域输送氧气,为微生物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使其得以更加充分地降解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提高生态修复工作的效率,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水生植物,以强化人工湿地技术的落实效果。一般情况下,适用于该技术的植物有芦苇、风车草、香蒲、水葱等,工作者一般应尽量选取本地天然存在的水生植物品种,以保证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灯心草→
→香蒲
湿地填料的选择
在人工湿地技术下,湿地填料作为微生物附着物质、降解等反应的界面,以及水生植物的物理支持,工作者需选择合适的湿地填料,以保障人工湿地技术的落实效果。现阶段,常用的湿地填料有砂、土壤、砾石、灰渣等,应基于实际情况,根据水环境污染性质,来选择湿地填料。一般来说,如果污染物以BOD、COD、SS为主,就要选择砾石、细沙、土壤等作为填料,若污染物N、P元素含量较高,则可采用沸石与石灰石混合填料,或其他具备较强N、P吸附力的填料,以强化生态修复效果。此外,还要尽量选择颗粒粒径较大的填料,防止其分散、富集堵塞径流。
▲ 单种基质对氨氮的吸附效果图
单一的水体修复治理技术治理效果并不佳,不能很好地适应复杂的污染水体,集多种治理技术有机融合的复合水生态修复技术是今后的技术发展方向。探索多种复合的生态修复技术进行水环境治理,能够增强治理工作效果。在水环境治理中,工作者借助生态修复技术可以增强水体治理成果的长效性、提高生态修复工作效率、优化水体氧气环境、构建良好的生态系统,从而降低人类活动对水环境的影响,践行绿色可持续发展观。
来源:节能与环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