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北京爱尔斯生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jquery带微信二维码的返回顶部代码 - 素材家园

Copyright©1995-2017  北京爱尔斯生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09460号-2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北京

 

     人力资源

 

 

       人才理念

 

       加入我们

 

       

 

       

 

       

 

 

 

 

 

 

 

 

合作伙伴

 

 

合作伙伴

 

 

 

 

 

 

 

 

社会公益

 

 

麻城项目公益事项

 

 

 

 

>
>
爱尔斯微课堂|“曝气”之界带你游:微孔曝气充氧性能的影响因素

新闻中心

News

爱尔斯微课堂|“曝气”之界带你游:微孔曝气充氧性能的影响因素

2020/05/28
【摘要】:
大家好,我是曝气的亲戚微孔曝气,与大中气泡的曝气系统相比,我能节约50%左右的能耗,因此为了提高曝气过程中的氧转移效率,污水处理厂普遍都会使用我。

是心动啊,糟糕眼神躲不掉,对你们莫名的心跳,你们的举动决定我充氧效率的提高~大家好,我是曝气的亲戚微孔曝气,与大中气泡的曝气系统相比,我能节约50%左右的能耗,因此为了提高曝气过程中的氧转移效率,污水处理厂普遍都会使用我。另外,较多地区也会派我对受污染河道进行治理。

 

因为小生正值壮年,所以一些心动人儿的举动会让我的充氧能力发生或大或小的变化,话不多说,我要开始介绍让我心动的最主要三位:曝气量、孔径和安装水深。(为了测出我的充氧最高效率,以下数据均由试验获得。)

 

心动一号

曝气量

 

试验采用孔径200 μm曝气器底部2 m处曝气的方式对不同曝气量下的充氧性能进行评估。

由图可知,KLa(体积溶氧系数)随曝气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大。主要是因为曝气量越大,气液接触面积增大,充氧效率提高。另一方面,有研究者发现氧利用率随曝气量的增加而减小,这是因为在一定水深下,曝气量较小时增加了气泡在水中的停留时间,气液接触时间延长;曝气量较大时对水体扰动较强,大部分氧气未有效利用,最终以气泡形式从水面释放到空气中。本试验得出的氧利用率与其他结论相比不高,可能是反应器高度不够,大量氧气未与水体接触便逸出,降低了氧利用率。

 

▲ 理论动力效率(E)随曝气量的变化情况

 

由图可知,理论动力效率随曝气量的增加逐渐降低。这是因为在一定水深条件下,随着曝气量的增加,标准氧转移速率增加,但鼓风机消耗的有用功增加量比标准氧转移速率的增加量更显著,因此在试验考察的曝气量范围内,理论动力效率随曝气量的增加而减小。结合图 2和图 3的变化趋势,可以发现曝气量为0.5 m3/h时的充氧性能最佳。

 

心动二号

孔径

 

孔径对气泡的形成有很大影响,孔径越大,气泡的尺寸越大。气泡对充氧性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单个气泡越小,整体气泡的比表面积越大,气液间传质接触面积越大,越有利于氧气的转移;二是气泡越大,对水体的搅动作用越强,气液之间混合越快,充氧效果越好。往往第一点在传质过程中起主要作用。试验将曝气量设定为0.5 m3/h,考察孔径对KLa和氧利用率的影响。

 

▲ KLa和氧利用率随孔径的变化曲线

 

由图可知,KLa和氧利用率均随孔径的增加而减小。相同的水深和曝气量条件下,50 μm孔径曝气器的KLa约是1 000 μm孔径曝气器的3倍。因此当曝气器安装水深一定时,孔径越小的曝气器充氧能力和氧利用率越大。

 

▲ 理论动力效率与孔径的关系

 

由图可知,理论动力效率随孔径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这是因为一方面小孔径曝气器具有较大的KLa和充氧能力,有利于充氧的进行。另一方面,一定水深下阻力损失随孔径的减小而增大〔12〕。当孔径减小对阻力损失的促进作用大于氧传质作用时,理论动力效率就会随孔径的减小而降低。因此孔径较小时理论动力效率会随孔径增大而增大,并于孔径200 μm处达到最大值1.91 kg/(kW·h);当孔径>200 μm时,阻力损失在曝气过程中不再起主导作用,KLa和充氧能力会随着曝气器孔径的增加而减小,因而理论动力效率呈明显下降趋势。

 

心动三号

安装水深

 

曝气器的安装水深对曝气充氧效果有十分显著的影响。试验研究目标是2 m以下的浅水河道。已有的研究主要关注曝气器的浸没水深(即曝气器安装于池底部,通过增加水量的方式来增加水深),试验主要针对曝气器的安装水深(即水池的水量保持不变,通过调节曝气器的安装高度找到曝气效果最佳的水深)。

▲ KLa和氧利用率随水深的变化曲线

 

此图表明,随着水深的增加,KLa和氧利用率均呈明显的增大趋势,KLa在水深0.8 m处和水深2 m处相差4倍多。这是因为水深越大,气泡在水体中的停留时间越长,气液接触时间就越长,氧传质效果越好。因此,曝气器安装越深越有利于充氧能力和氧利用率的提高。但安装水深增加的同时阻力损失也会增加,为了克服阻力损失,就必须增加曝气量,这势必会导致能耗和运行成本的增加。因此,为了得到最佳安装水深,有必要对理论动力效率与水深的关系进行评估。

 

▲ 理论动力效率与水深的关系

 

据表显示,安装水深为0.8 m时理论动力效率极低,只有0.5 kg/(kW·h),因此不宜采用浅水曝气。安装水深为1.1—1.5 m范围内,由于充氧能力显著增加,而曝气器所受到的阻力作用效果不明显,因此理论动力效率快速增加。随着水深进一步增加到1.8 m,阻力损失对充氧性能的影响越来越大,导致理论动力效率的增长趋于平缓,但依旧呈现增加趋势,且于安装水深为2 m时,理论动力效率达到最大1.97 kg/(kW·h)。因此,对于 < 2 m的河道,为使充氧性能最佳,宜采用底部曝气的方式。

 

利用静态非稳态法进行微孔曝气清水充氧试验,在试验水深(< 2 m)和孔径(50~1 000 μm)条件下,氧总传质系数KLa和氧利用率随安装水深的增大而增大;随孔径的增大而减小。在曝气量从0.5 m3/h增加到3 m3/h的过程中,氧总传质系数和充氧能力逐渐增大,氧利用率减小。

 

理论动力效率是唯一的效能指标。在试验条件下,理论动力效率随曝气量和安装水深的增加而增大,随孔径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安装水深和孔径要合理组合才能使充氧性能达到最佳,一般情况下,水深越大选用的曝气器孔径越大。试验结果表明不宜采用浅水曝气。要想理论动力效率达到最大值1.97 kg/(kW·h),实现条件为将0.5 m3/h的曝气量和200 μm孔径的曝气器安装在2 m水深处。

 

 

所以,你们搞清楚怎样才能让我达到最好的状态吗?